Jiangsu Qingq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Group Co., Ltd.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
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 孙金龙
生态环境部部长 黄润秋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30日就新形势下加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系统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深刻阐释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重大意义,深入分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形势,全面部署“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为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拓展和深化,我们要深学细悟,对照笃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美丽中国建设迈上新台阶。
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都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新形势下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新形势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立足新发展阶段、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这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现代化的内涵与外延。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我国14亿多人口要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高消耗、高污染的模式是行不通的,资源环境的压力不可承受。必须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新形势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强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的迫切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集中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群众对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尤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人民群众对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鸟语花香、田园风光等优美生态环境有了更高要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人民群众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共识和呼声。必须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新形势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必须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新形势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秉持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保护地球家园的自觉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类也只有一个共同的未来。近年来,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荒漠化加剧、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必须充分发挥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作用,与国际社会携手同行,努力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
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深刻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视野宏大,思想深邃,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针对性、指导性,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我们要准确把握其深刻内涵。
一是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一体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这些历史性成就的取得,为“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也坚定了我们进一步做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二是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矛盾与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然面临诸多矛盾和挑战。生态环境修复和改善,是一个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坚持不懈、奋发有为。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仍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上尚未根本缓解。全面绿色转型的基础仍然薄弱,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以公路货运为主的运输结构没有根本改变,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任务艰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离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离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面对这些矛盾和挑战,需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攻坚克难,久久为功。
三是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为推动生产和生活体系向绿色低碳转型带来了新契机。必须突出以降碳为源头治理的“牛鼻子”,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实现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向更加注重源头预防和治理有效传导,努力从源头上使污染物排放降下来、生态环境质量好起来。
四是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五个方面对“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重点任务作出部署。其中坚持不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之策;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重大举措;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是增加优质生态环境产品供给、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带来不利影响、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的重要手段;积极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是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主动担当;提高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是新形势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我们要立足职责和工作实际,细化推进举措,扎扎实实抓好落实。
五是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坚决做到令行禁止,确保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是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要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心怀“国之大者”,落实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真正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要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压实各级责任,层层抓落实。各相关部门要履行好生态环境保护职责,管发展的、管生产的、管行业的部门必须按“一岗双责”的要求抓好工作。
扎实完成“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
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主力军,生态环境部门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
一是坚定不移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地方、重点行业和企业开展碳达峰行动,实施碳强度和碳排放总量“双控”制度,更加突出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二氧化碳达峰倒逼总量减排、源头减排、结构减排,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调整,从严从紧从实控制地方盲目上马高能耗、高排放项目。加快推进“三线一单”落实落地,统筹推进区域绿色发展,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二是坚定不移开展污染防治行动。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广度,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集中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有效保护居民饮用水安全,坚决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有效管控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集处理。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明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三是坚定不移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监管。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完善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开展生态系统保护成效监测评估,加大对挤占生态空间和损害重要生态系统行为的惩处力度。加快编制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指导意见,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强化外来物种管控,举办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
四是坚定不移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坚持多边主义,加强应对气候变化、海洋污染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国际合作,进一步提升履行国际公约的能力、水平和实效。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主动承担同国情、发展阶段和能力相适应的环境治理义务,推动构建绿色“一带一路”,推进绿色投资、绿色贸易发展,加强南南合作以及同周边国家的合作,展现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
五是坚定不移建设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推动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增强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大环保”格局。继续推进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加大生态环境执法力度,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严惩重罚。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体系。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建立健全风险管控机制。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加快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
转自:生态环境部